一、审计工作筹划不够,制约了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筹划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业务流程、关联交易及其内控制度等未做审前调查,或调查的不系统、不细致,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和效率。二是忽略了制订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在编制审计方案前,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或评估的不够充分。三是审计方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不便于审计实施中的操作,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四是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对审计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十分明晰的思路要求。五是对法律法规不熟悉。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待碰到问题后,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
二、重视审前的筹划与准备,提高审计质量
1.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目标。搞好审前调查工作,了解清楚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保证以后阶段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详细填写调查记录,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制订详细、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审计方案,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避免随意性。主要方法是:一是在审前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银行账户情况表,相关法规政策、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设立审计项目资料信息库,将以前年度的审计项目资料全部存储到电脑里,并研制一套文件资料查询系统,做到审计信息再利用,实现审计资源共分享。
2.规范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机关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求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在明确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上下功夫,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制订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同时,审计方案的内容要周全、详细,分工要明确、合理;针对审计过程中有需要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要填写审计实施方案调整表,并根据所调整的内容履行审批手续。区别不同类型项目,分类编制审计方案。目前县、区级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审计等,各种类型审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我们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一定要注意分清项目类型,根据各类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有的放矢地编制审计方案。
3.规范审计报告编审工作。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项目的全面汇报,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应进一步强调和重申以下几点:一是审计报告中要有被审计单位对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承诺。二是审计报告的陈述要客观,内容要完整,证据要确凿,评价要适当,建议要可行。三是通过对微观经济管理的综合分析,注意发现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切实发挥为宏观经济服务的作用。四是审计报告的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语言要明确,通俗易懂,以提高报告的使用价值。
4.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保证程序。一是实行重大审计项目审计实施前的论证程序。成立审理委员会,要求重大审计项目负责人就审计实施方案的目标、成果、所需的审计资源、保证措施、风险评估以及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提出立论,通过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才能实施。二是复核关口前移。要求审计项目在结束审计之前,审计组长要向主管局长及复核人员汇报情况,及时规避审计风险。三是认真履行三级复核制度。明确审计人员、审计组长(科长)、复核机构的责任,为落实审计风险追究制度奠定基础,要求所有项目未经复核,一律不准发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
如何做好审计前的筹划与准备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